面对中国共享单车企业纷纷“走出去”的趋势,行业专家认为,中国无桩共享单车企业具有规模大的优势,未来在海外的发展备受关注。
从技术创新走向模式创造。从最开始引进国外公共单车模式,到出现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,再到能通过互联网共享的无桩单车,中国共享单车前后共经历了10年多的发展。与欧美国家相比,中国共享单车虽然起步略晚,但在近两年却实现井喷式增长,仅在北京、上海两地已有几十万辆。
竞争激烈还需因地制宜。共享单车是近年城市交通发展的一大潮流。目前欧洲已有至少550个城市拥有共享单车服务,原先每个城市有一两家服务供应商,但这一情形正在迅速改变。
“中国无桩共享单车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数量。他们让自行车回到城市,人们突然重新开始骑车了,数量如此之多,这一点很了不起。我们很关注中国无桩共享单车接下来的发展,”欧洲骑行者联合会智能骑行项目协调员尼科洛·帕诺佐说。
与中国不同,欧洲城市目前绝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有桩停放共享单车。在帕诺佐看来,有桩共享单车为城市带来附带设备和管理费用,成本较高;新兴的无桩单车对城市说“不用你出一分钱”,却隐藏了暂时看不到的成本。他认为,跟城市公开透明地合作很重要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需求,共享单车设计也需有自己的风格。
德国未来自行车公司的英国业务总经理朱利安·斯克里文也认为,无桩单车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城市,需因“市”制宜,未来自行车公司为此共推出了130多种方案。
面对中国共享单车企业的海外扩张,业内专家看好前景。帕诺佐说,欧洲还有许多城市目前没有共享单车服务,东欧也还有空白的市场。斯克里文也表示,中国无桩共享单车在欧洲肯定会有市场,“市场总有很多细分领域,选好自己的领域、做正确的事,就能成功”。